2017年高考全国理综乙卷生物试题,延续了2016年的“以突出基础主干、体现立德树人和关注生态学的观点”的学科特色,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在第II卷中问题的开放性和对生命过程进行深度思考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以考査考生从多个角度来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与去年相比,选择题更加情境化,提高了对考生获取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难度稍有加大,区分度相应提高。但是选择题通过选项的设置,适当降低了难度。
1 突出基础,强调主干,知识网络化
这是全国卷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对考纲中“生物考试内容与要求”的基本体现。利用有限的试题考查中学生物学的主干知识,一直是高考生物试题设计的基本宗旨。2017年高考全国理综乙卷能够紧贴课本,依据考纲,没有明显的超纲试题,基础题占据主要比例,重视对重点主干知识的考查,也有一定的覆盖面。
第1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第2题考查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鉴定,第4题考查免疫调节(过敏反应)、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第5题考查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模型,第6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与伴性遗传的推理和计算,这些内容无不体现了学科内综合和知识交汇融合。2017年高考全国理综乙卷生物试题主要涉及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与进化、生物的稳态与环境等几个主干知识版块,所考查的知识点也都是这些知识版块中的重点内容。
如果分析近3年在高考重点考查的核心知识,则包括以下内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规律,基因表达,神经,体液与免疫调节,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微生物等。
2 重视探究能力,强调过程与方法,体现学科特色
将实验与理论知识有机融合进行考查,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到试题的题干及解题过程中,以及注重对基本实验技能和研究方法的考查是考纲的基本要求之一。部分试题直接呈现探究过程,同时将图表与实验有机结合起来,这是近两年来全国卷的突出特色。
纵观近两年的生物学试题,试题的背景材料强调了生物学实验,凸显了生物学的实验科学特点。涉及的实验方法既有生命科学中的经典研究方法,如对照实验、杂交实验等,又有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现代技术手段,如构建重组质粒、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考查形式既有方法的应用,又有实验方案设计评价,还有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结果的分析。由此可见,试题对实验的考查是全方位的。表1为2016和2017年实验题的主要内容。
2017年实验命题最大的变化就是在第29题中,让学生书写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并预期结果和得到结论。这也是2017年全国卷《考试说明》生物部分重大变化的体现。
《考试说明》生物部分中的“实验与探究能力”(2)提到: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实验方法和技能,按照要求设计生物学实验来验证生物学事实,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以及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等。如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所举例子如下。
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试以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为观察指标,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分析。
(1)材料和用具: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两组,甲状腺激素溶液,蒸馏水,灌胃器,耗氧量测定装置,小动物活动测定仪等。(实验提示:给药途径为每日灌冒,给药剂量和仪器操作不作考试要求,室温恒定)
(2)方法与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预测与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全国卷《考试说明》生物部分该例题中体现了这次高考命题的思想。
3 新情境下命题,联系实际,体现普适性
使用全国卷的省份较多,生态环境差异较大,因此也决定了命题情境的常规性和普适性。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的命题情境包括:叶片中叶绿素、某种动物、某种家畜种群、果蝇、病毒、植物、某种羊、某些土壤细菌等。
几乎每道试题都会有一个情境,但都不会太复杂,重在题目设问中体现学生思维的考查。在情境下考查学生的推理和分析能力,“学以致用”的思想在这些情境中体现得更明显。其实在高考命题的过程,很多时候是根据考纲要求,选择合适的背景材料,然后再根据需要命制试题。当然,情境只是一个外在的东西,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用知识去解决问题,能更好地综合运用知识。4考查考生对生命过程进行理性思考的能力这一点在考试中心发表的相关文章中特别提到。课程设计者提出了生物学的核心素养,内容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其关系如图1所示。
理性思维和探究能力为实证和内涵的关系,在命题过程中住住融合在一起。这是高考考查的核心内容。
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则是高考生物学科所定义的关键能力,是生物高考中较高层次的要求。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挥离不开考生对生物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面对纷繁复杂的生命过程,是否能够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是衡量考生生物学科素养水平的一个指标。如第30题第(1)小题其答案的设计即有所创新,关于“密闭小室中的植物在光下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这一问题,考生需要分析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使密闭小室中CO2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也随之降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第30题第(2)小题中对于“密闭在无O2小室中的植物在光下有氧呼吸增加的原因”这一问题,考生需要考虑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使密闭小室中O2增加,而O2与有机物分解产生的还原氢发生作用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的一个环节,所以当O2增多时,有氧呼吸会增加。
2017年的试题中有8处位置要求学生分析并解释原因,涉及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査,加大了难度。一些看似简单的答案,考生要准确地概括和归纳出来并不容易,只有对生命过程有全面理解的考生才能正确作答。
总的来说,2017年高考命题在体现新课程标准思想方面比2016年更加突出,更趋于成熟稳定,更大胆趋于最初目标的达成,更趋向于能力立意,更体现出选拔人才的功能。
无论高考的外在形式中发生什么变化,其对能力的要求是不变的,考查的知识内容也是基本不变的。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以不变应万变。生物试题的题材新颖多样,但最终考试的要求来自于课标和考试大纲,而考查的知识点还是来源于课本。
全国理综乙卷生物试题在创新中不断延续,也期待不论是学生在备考中,还是教师在教学中,都能在创新中不断延续。